身為一位深耕數十載的台灣茶農,我深知,台灣烏龍茶的珍貴,不在量,而在質;不在熱潮,而在工藝與天地的和鳴。
台灣地處北回歸線,山脈綿延、雲霧繚繞,自然造就了理想的高山茶生態條件。從南投的凍頂、嘉義的阿里山、台中的梨山,到花蓮的瑞穗,不同海拔與氣候,孕育出風味各異的烏龍茶品系。
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,製程繁複,每一片茶葉從鮮採到成品,需歷經「萎凋、攪拌、殺菁、揉捻、初焙、復焙」等十餘道工序,講求時間掌握、溫濕調控與經驗累積。
每一位老茶師,都像指揮家一樣,聽葉聲、聞茶香、觀色澤,以「看天吃飯,看火烘茶」的智慧,成就一杯好茶。
台灣烏龍茶依照發酵度與焙火強弱,展現出不同層次的風味特性:
輕發酵清香型(如高山烏龍、阿里山金萱):花香飄逸,茶湯清透、入口甘甜。
中度焙火熟香型(如凍頂烏龍、木柵鐵觀音):果韻醇厚、喉韻深長。
重焙老茶型(如老欉茶、陳年烏龍):沉穩內斂,帶有棗香、藥香、木質香,養生又耐泡。
茶,不只是口感,更是一種身心的對話。
對我們來說,烏龍茶不只是一項農產品,它承載著土地的記憶與家族的傳承。一年兩採,我們觀天氣、察芽勢,走進茶園就像走進一位老朋友的世界。每次翻土施肥、修枝護葉,都像照顧孩子一般用心。
「做好茶,等懂茶的人來」──這不僅是我們的信念,更是一份與天地自然共振的承諾。
看茶乾:色澤均勻、葉形捲緊、無雜質。
聞茶香:乾香純淨無異味,沖泡後花香或熟果香明顯。
試茶湯:湯色金黃清澈,入口滑順,喉韻回甘者為佳。
品餘韻:優質烏龍茶泡三五次仍有餘韻不絕,茶底展葉完整有彈性。
在全球茶市場,台灣烏龍以其獨特香氣與精緻工藝屢獲國際大獎,是東方與西方飲茶文化交流的橋樑。近年更結合冷泡茶、茶食開發、茶旅體驗,開啟烏龍茶的現代新風貌。
從茶園到茶杯,台灣烏龍茶,是我們茶農一生心血的結晶。願每位喝茶的人,都能在這一口甘香中,品出山林、四季與人情的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