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做茶青超過十年的製茶人,我始終認為,青心烏龍不只是一種茶樹品種,它是整個台灣高山茶工藝的「原點」。沒有青心烏龍,就沒有我們熟悉的阿里山茶、梨山茶、杉林溪茶的香與韻。
🌿 品種介紹:青心,清心
青心烏龍屬於中葉種,來自台灣在地老品種
葉片厚實柔軟,葉緣微鋸齒,質地細緻,富含製茶所需的酵素與茶多酚
命名中的「青心」不只是指葉脈顏色,更象徵它的茶性清潤、氣質穩重
這是一支不張揚但很耐做的茶青,只要做工到位,它會把香、韻、甘、潤,全都慢慢地吐出來。
🧑🔬 製程適性:製茶師最愛調性的茶青
青心烏龍的葉質特性,非常適合進行傳統半發酵製程。它能忍耐長時間萎凋與反覆攪拌,香氣在揉捻後逐漸轉為:
高山茶特有的花香、果韻、蜜甜感
韻味細長、口感滑順、喉韻深厚
不管你是做輕發酵的高山清香烏龍,或是做中焙火的焙香茶、陳年茶基底,青心烏龍都能應對得住。
🍵 感官特徵(茶青處理得當後)
香氣:蘭花香、熟果香、奶香、森林氣息皆有可能出現,視茶區與製程而定
茶湯:蜜綠帶金,澄澈透亮
滋味:前段甘潤、中段柔滑、尾韻生津不絕
葉底:展葉厚實、柔軟有彈性,綠中帶紅邊,呈現完美發酵結果
📍 適種與產地表現
青心烏龍目前主要分布於:
中高海拔地區:如阿里山、杉林溪、梨山、大禹嶺
高冷環境下的青心:會發展出更細緻的香氣層次與更長的回甘韻底
中低海拔種植:風味偏青草香、口感清爽,但表現力略低於高山版
茶青達人都知道,一樣的品種,不同海拔與日照條件,就像音樂演奏的場地不同,聲音完全不一樣。
💡 茶青達人的建議
別急著泡太熱:90~93°C 的水溫最能展現香氣與甘韻平衡
不要悶太久:第一泡抓 50 秒左右,後續依口感調整
用白瓷壺或玻璃蓋杯:更能欣賞其香氣與湯色的純粹
青心烏龍,是一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茶種。它不潮、不噱頭,但只要茶農種得細心、製茶人做得用心,它總能還你一杯真正有「台灣茶魂」的好茶。
對我來說,它像是那種老朋友,不必多言,但每一次見面,都覺得安穩而值得信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