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一位製茶人,我常說:「發酵是骨,焙火是魂。」其中,中焙烏龍茶就是最能體現茶葉「從青到熟、從香到韻」這段轉化歷程的茶種之一。
中焙,不重也不輕,是一門「火中取香」的藝術。
🔥 什麼是中焙烏龍茶?
中焙烏龍茶是指:
在半發酵製茶完成後,經過中度焙火處理,通常使用炭焙或熱風機,以60~90°C左右的溫度,焙製6~10小時不等,讓茶葉內含物質進一步氧化、香氣聚合、苦澀去除。
這樣的處理會使茶葉呈現:
香氣從花香轉為熟果香、糖香、蜜香,甚至帶一點堅果香與木質調
茶湯轉為金黃至琥珀色,口感醇厚圓潤
去除青澀感,更耐泡、更耐存
⚙️ 製程關鍵:每一層火候都藏著細節
茶菁基底:選用青心烏龍、金萱、翠玉等半球形包種,發酵度控制在20~30%為佳
初焙(走香):以中低溫穩定茶性,去除青草味與水氣
回火(養香):多段分焙、反覆停火,讓香氣層次豐富、內含物更穩定
養茶靜置:焙完需靜置數週至數月,讓火氣退去,香氣融合
製茶人最怕「焙焦」與「焙乾」,那會使茶失去魂。所以中焙的技巧不是在火,而在「控火」與「聽茶」。
🍵 中焙烏龍的品飲特徵
香氣:熟果香、龍眼乾香、蜂蜜香、麥芽香、輕微木質調,有時帶烘烤堅果或焦糖氣息
茶湯:金黃至淺琥珀色,油潤感強,湯質飽滿
口感:溫潤圓滑,入口醇厚不澀,帶柔和回甘與喉韻延展性
耐泡性:6~8泡風味依然穩定,有些中焙高山茶甚至可到10泡以上
📍 適合哪些飲茶族群?
喜歡「口中有香,喉中有韻」的進階茶友
對清香茶過於輕薄者,想要喝得更有「身段」與「厚度」
需要搭餐、或飯後想來一壺溫潤舒胃的茶品
喜歡收藏、陳放老茶者(中焙茶比清香型更適合久藏)
🧑🏫 製茶人給飲茶人的建議
沖泡建議:水溫建議使用 95~100°C 沸水
器具選擇:使用紫砂壺、陶壺能更凸顯焙香層次;玻璃壺可觀色
醒茶時間:建議第一泡做短泡洗茶,再緩慢釋放其內蘊
保存方式:避光避濕、密封常溫,可放3年以上陳化更佳
中焙烏龍茶,是製茶人對「時間與火候的掌控」最細膩的體現。它不像清香茶那般一泡驚艷,也不像重焙茶那般霸氣直白。它是沉穩的,是經得起細品的。
喝中焙烏龍,不是為了找刺激,是為了找層次。
當一口茶湯在舌面緩緩展開,你會知道——這是經過火淬鍊後,茶葉最成熟的模樣。